成长档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成长档案 > 正文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朱国君名校长基地活动在沈巷中学展开
发布日期:2020-05-12    作者:沈巷中学

群策群力共商办学大计   如琢如磨同研小说教学


2019125日,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朱国君名校长基地在青浦区沈巷中学举行专场活动。本次活动分上下午两个专场,上午半场由校长团队进行主题交流研讨。下午半场由教师团队进行共进研修。

群策群力共商办学大计


上午9:30,沈巷中学工会活动室。在基地主持人朱国君校长的主持下,活动历经主题汇报,交流研讨,专家指导三个议程,井然有序,精彩纷呈。与会的基地校长有青浦区金泽中学吴永林校长、珠溪中学张亚根校长、白鹤中学刘玉明校长、毓华学校徐银云校长、崧泽学校陆飞军校长,嘉定区华江中学王建梅校长、练川实验中学华敏校长,周庄小学张秋月校长、周庄中学周玉坤校长、华亭学校周春艳校长。

(一)主题汇报见学校凝聚力

沈巷中学吴晓东校长以《德育为先  教学并进》为题,介绍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着重介绍了在“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在优化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三类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德育发展、提高科研质量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二)交流研讨现校长思考力

基地校长们就吴晓东校长的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以下方面: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管理有规划,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巧抓发展机遇,利用各方有效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在同伴互助、课例研修方面特色显著。也提出了校长们的思考:学校办学、管理框架仍需明确、明晰。课程建设最好体现地域特点。在班额比较少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小班化教学。

(三)专家引领显导师领导力

朱国君校长就各位校长的发言进行点评,也对沈巷中学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农村社区学校办学不易,但仍然深化理念、优化管理,充分利用托管提升教师及管理水平。课例研修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难能可贵。学校要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研究教学,通过问题化教学攻坚克难。进一步梳理已有的课例研修方面的经验,在互助学习课题的引领下,抓住“自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开发特色课程。

如琢如磨共研小说教学

下午13:00,沈巷中学阶梯教室。主题为“统编教材:目标贯通的教读课型探索”的上海市公办初中青浦强校工程实验校语文联合教研活动如期进行。由沈巷中学王端老师和林佩佩老师共同主持。主办团队除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朱国君攻关计划团队,上海市公办初中青浦强校工程六所实验校,还有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关景双攻关计划团队,姜虹特级教师工作室,师之蕴工作室。

(一)共进研修:观摩主题课例教学

沈巷中学程忠波老师和白鹤中学赵雪莲老师同课异构部编版六年级第一册《穷人》,各团队和兄弟学校教师围绕观察要点,有观察点地观课。程老师紧扣小说文体,分课时呈现教学目标,实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堂环节、作业巩固的贯通。赵雪莲老师由雨果诗歌《可怜的人们》导入,传承青浦语文四层次五环节,选点读析,拓展迁移,注重“一课一得”。

(二)慧眼聚焦:观摩评学论教流程

经过自我梳理,小组讨论后,两位执教教师分别进行说课。两校观课教师代表和与会教师代表交流听课体悟。

程老师从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得失、小说教学做法等方面进行说课。赵雪莲老师从教学目标确定过程、目标与环节的贯通、执教反思等交流了自己的思考。

陈海琼老师代表沈巷中学观课团队,基于两次实践课的改进点,以《评学论教共同成长——〈穷人〉实践课跟踪与观评课交流》为题,主要从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学习环节的对应性、教师语言的术语化三个方面进行评课。形成以下观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方面,①目标定位逐步精准,目标分解逐渐清晰。②课堂落实逐步夯实,文体特征逐渐明显。2.学习环节的对应性方面。①环节落实课时目标,设计意图还需清晰。②学习环节层层深入,学习时间凸显重点。教学难点尚未突破,作业布置还需说明。温故知新不牢固,文体知识较扎实。重点环节直击目标,问题指向还需聚焦。⑥课堂朗读需设计,朗读内容需指导。教师解读精准适切,预设生成融合不当。3.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方面。自主学习得到重视,合作交流有所彰显。4.小说语言的术语化方面。表述关注小说文体,教读课型导向明显。

代昭贤老师代表白鹤中学进行评课,首先从学情分析、课题时间背景、课例研修过程、课例体悟四个方面交流了课例研修过程。尤其具体真切地交流了课例体悟:1.理解教材时要注重领会意图,把握目标,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发挥单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2.教师在关键处要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的说,补充地说,选择地说。3.每一位老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只有多聆听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教案,才能与团队一起成长。随后,代老师代表白鹤中学团队交流了对两节课的看法。就程忠波老师的课,他们认为:1.课时目标设置清晰,落实扎实到位。2.课堂环节环环相扣,从事件得出人物,到人物的品质到精神的拔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3.善于通过追问、引导、启发、点拨学生。4.关注小说“独白”,并进行补充。对标点符号,省略号的关注也很有特点。就赵雪莲老师的课,他们认为:1.选点读析环节关注语序变化,品味桑娜人物形象,并有效拓展迁移,自主品读渔夫形象。2.朗读指导有效及时。3.设计由创作来源——诗歌入手,以创作意图结束,实现教学目标的贯通。4.板书设计层次清晰,可怜、可敬、可贵自然呈现,最后板书课题《穷人》,凸显“穷人不穷”的意味。5.课堂内容丰富,语言仍需锤炼。

珠溪中学向明雄老师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点评交流。1.从语言系统进行评析。程老师语言呈现稳定性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赵老师语言个性化,更注重自己的解读。2.在文本解读转化方面,程老师从学情出发,镇定,稳定,非常有耐心,贯穿平时对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3.从两堂课的架构来看,都比较合理。抓住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适合学情。目标适切,合理。4.就情节概括而言,现实主义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虚构的巧合的冲突。按照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同时注意至少是两个元素发生关系。5.读懂小说的人物语言方面。小说独白包含两个方面:自思,自言自语。在读的时候,要读懂关系。赵老师的课堂注意了自思的话题和语序。6.读懂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除孤立地分析一句句子外,要关注句子与句子的关系,还要从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7.关于人物形象升格的问题,首先要解读到文本实际指向,其次才要关注社会价值和认知价值。

(三)高屋建瓴:创新部编教材研修

最后,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关景双攻关计划团队基地主持人,沈巷中学“强校工程”专家组成员关景双老师做总结发言。

关老师从本次活动的三个背景说起,一是上海语文普遍执行统编教材,需要上海语文教学风格进行调整;二是初中“强校工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是永恒的话题。学校要基于自身发展基础,确定适宜的学校发展目标。三是朱国君校长攻关基地、区种子计划、区研修中心与强校相关学校都有共进活动任务。

随后,关老师结合《穷人》一课,具体详细指导教师进行目标确定、文本解读、文本细读。关注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文本要进行三层次解读,循着段落大意,挖掘文本内涵进而弄清深层主旨。通过理清字、句、段落、篇章的关系,进行文本细读。

就教师个人成长,关老师期望大家在课例研修“三实践两反思”中,历练个人专业素养。在外出学习、观摩的时候,注意解读活动主题。如本次课例主题“单元目标贯通的学习课堂”破解了当下语文效率低的问题。思考:这一单元目标是什么?这一文体小说该怎么学?教读、自读、独立阅读的课型该如何探索?这一篇课文在这一篇单元中有什么功能和价值?教师还要把课文读细、读透、读通,放下书本,徒手教学显自信。

就今后课堂基本形态而言,关老师建议分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整展现,课时目标统一排序。1.从文体要素设问,给足时间阅读圈划,引导思考表达概括。2.先学后教是关键。

一天的活动虽已结束,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仍在继续。学校的发展在借外力的同时,还需要内生动力,愿上下同心,早日实现“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愿景。

分享到:
相关信息